本笔记为个人使用意见,如有错误欢迎指正。
干音常见的问题:
缺频(高中低), 喷麦,口水音,咔哒声,齿音重,电流,底噪重,爆麦,虫蚀,补丁,背景音,房混重,嘶声,抖动,直流偏移,相位偏移
人说话的主要频率是100hz-800hz
缺频(高中低):
想让声音听起来有特点增加某部分频率
想让声音听起来和谐,选择衰减
后期修改:不能返音的时候,调节EQ,适当衰减其他人的。或者改变更换场景已达到不穿越。(参考后期笔记-EQ-多普勒效应)
喷麦:
喷麦就是唱歌或者录音的时候嘴离话筒太近,鼻腔气流与口腔气流喷在麦上,形成一种低频较高的扑扑声,很震耳朵。
反音意见:1、 嘴巴离麦远一些:一般离麦的距离在20-30公分左右,或者鼻口气流避让开麦。2、增加防喷罩。
后期修改:1、调EQ,适当衰减低频,但是不要超过200hz。一般女声:1-100hz,男声:1-70hz。100~200,70~200之间做一个渐变削弱的过渡。2、细节处用笔刷工具和污点修复工具选取,消一下 去根据实际情况修复衰减。
口水音:
2000到4000左右 竖着的 梭状
后期处理:用污点修复工具 调到和口水音一样大小 擦掉
咔哒声:
例如鼠标点击声
自动咔哒声移除效果 AU自带
齿音重:
在发类似:zh、ch 、sh、z、c、s之类的音的时候发音过重,在频谱约2000hz-6000hz之间竖着形成椭圆形的一块。
方法一:查看该齿音频率段然后选中用压缩器压缩该频率段效果 压缩器
方法二:消除齿音效果器
方法三:笔刷选中然后拉小音量。
电流:
干音里有一条贯穿干音的直线,会发出滋——的声音。
反音意见:更换检查是否接地线,接触是否良好,是否需要更换设备。
后期处理:中间电流:先降噪或者陷波式滤波器,注意Q值。高频或低频电流:高低切
底噪重:
分为白噪,粉红噪音。白噪是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(0~20KHZ)内都是均匀的。由于人耳对高频敏感一点这种声音听上去是很吵耳的沙沙声。粉红噪音能量从低频向高频不断衰减。
后期处理:三大降噪方式
噪音门: 常用白噪音,提供一个门限,将低于该门限的音频中的噪音部分去除,该方法也会对原音频文件有所破环,但只限于低电平部分(噪音门不会取得很高)。
滤波:用滤波器将音频中噪音出现的频段阻隔掉,但与该噪音相处于同一频段的可用音频也将被阻隔破坏。对原音有一定破坏作用。
采样:获取一段纯噪音的频率特性,然后在搀杂噪音的音乐波形中,将符合该频率特性的噪音从声音中去除。现在考虑wavas的z-noise自动型采样降噪。
对于干音的损害:门限>滤波>采样
爆麦:
声太大了,麦克风收录的声音过大,声压过强,超过了麦克风或者话筒放大器的动态范围,输出电信号产生“削顶失真”,被称为“爆麦”。
反音意见:把麦克风音量调小从新录制。
后期处理:缩小音量,自动修复爆音效果,适当消除噗嗒声。
虫蚀:
干音有一个个的小眼,并伴随着沙沙声。
后期意见:换人
背景音:
一般消除不了,音质会很差。
后期处理:应用 Mash Tactic尽量的擦除背景音,然后用bgm和音效遮盖。
房混重:
当房间过于空旷,墙壁过于光滑的时候形成的房间内部的混响。
反音意见:重新录制 周围挂东西 毛巾之类。
后期处理:用Zynaptiq的UNVEIL适当处理,然后调整场景配合。
嘶声:
人声里有嘶嘶的音。
后期处理:适当消除嘶声 消除嘶声效果器
抖动:
当精度低于一定程度,会产生抖动感。
后期意见:请不要自己降噪,或者换人。
相位偏移:
干音的偏移中心线过多
后期意见:做一个高低切。
直流偏移:
干音形成一条直线偏离平行于中心线。
后期意见:标准化音量中dc选中调0。
未完,如有添加会继续更改。
后期笔记-干音常见问题概况
发布时间:2019-09-29作者:誰氏随菲人气: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