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认识频谱】不定时更新,欢迎分享~
发布时间:2019-09-29作者:小四度人气:5

      之前经常有小伙伴发干音过来问我这个音能不能处理,那个音算不算及格,这里我就简单讲讲频谱的一二三吧。首先,我们要了解下声音理论。以下是频率分布表(这个没有太明确的区分定义,我最早接触到的是这张表,也就习惯了这样区分低中高频。有些人说500hz以下为低频,500~2000为中频,2000hz以上为高频,这也是没错的。)


1569771957381082332.jpg

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~20khz,其中人说话的频谱范围在65hz~1100hz,也就是说语言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频。我们平常对声音的感觉主要有三个指标:音量、音调、音色。
1、音量(也叫响度)。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管感觉称为响度。声音的强弱程度和声波振动的幅度有关。例如我敲鼓,小力度敲,鼓膜振动的幅度小,发出的声音就小,大力度敲,鼓膜振动的幅度大,发出的声音也就响了。
2、音调。人耳对声音的高低感觉称之为音调。音调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有关。声波的频率高,音调也就高,人对声音频率的感觉取决于声波的基频(基频:指基音的频率,控制你整个音的音高)。基频越低,给人的感觉就越低沉,频率越高,声音就越尖锐。我们举个例子,分别来敲大鼓和小鼓。小鼓被敲之后,因为振动频率比较快,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,音调比较高;打鼓被敲之后震动频率比较慢,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,音调比较低。
3、音色。音色是人们区别各种频率、各种强度的声波的综合反应(百度的),这没啥好讲的,就是区分你和我声音的区别。
    以上,后期必须懂,策划、导演不一定要懂,但至少要理解,拒绝cv、给cv返本的时候别闹笑话了(别一句话你不适合我们,你的音色不对啥的)。



评论区

热门评论
所有评论